根据<<BP 2035世界能源展望>>, 中国在2035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届时能源进口将超过欧洲。中国能源供应需求的预期增长、其利用更清洁与高效能源来源的计划以及液化天然气(LNG)和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发展,为中国天然气[1]消费拥有可观空间增长的看法,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天然气进口量的增加很可能满足消费的增长。作为一个概述,本文章将探讨中国目前天然气消费与进口的状况、影响进口的供应与价格因素、进口增长的潜能以及LNG 和管道天然气各自提供的进口量。
天然气消费与进口
目前,煤炭提供中国大多的能源消费,在近年来提供了超过65%的能源需求。至于天然气,它目前提供中国能源总需求的相当一小部分,约为2013年一次能源来源的5%。虽然如此,中国天然气市场的规模意味着,天然气尽管满足能源需求的小部分,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的天然气消费者,在2013年天然气消费约为1600亿平方米。近几年,中国的天然气消费也日益增长。在2013年,消费增加了约12%,在年底增加预测将超过10%[2]。根据以下图案所显示的数据,国内生产与不断增长的天然气需求有持续扩大的鸿沟,导致在2013 年进口总量将增至520亿平方米[3],对外依存度增至30%左右。
Please click here to view the graph.
资料来源: 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进口——管道天然气与LNG
与其他主要北亚LNG消费市场不同(如日韩台),中国也能通过管道进口大量的天然气,即从中亚与缅甸分别起源的管道,以及随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合同签署,未来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天然气田起源的管道。自从中国在2006年起成为LNG进口国以及在2010起成为管道天然气进口国[i],两种进口类别逐渐地增长。在2013年, 中国的管道天然气与LNG进口量大致相同,各自为274亿平方米及245亿平方米,或等于进口总量的53% 和47%[ii]。
(1) LNG 进口量
目前,中国主要拥有十座在运营的LNG接收终端,即位于广东大鹏、福建、上海、浙江、珠海、天津浮式储存和再气化装置(FSRU)、江苏如东、大连、唐山以及海南的接收终端。这些终端拥有每年35公吨的再气化总容量[6]。在2013年,中国最大的LNG供应国为卡塔尔、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以下所显示是2013年从各国进口LNG的详情。
Please click here to view the chart.
根据最近上游权益收购和LNG销售与购买合同,中国LNG进口的增加拥有极大的潜能。自2010 年以来,中国公司据称对美国的非常规油气项目斥资85 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有中国公司所进行的一些引人注目的LNG相关投资与收购合同签署,例如:
- 2014年,中石化收购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太平洋西北LNG(Pacific Northwest LNG)项目的15%权益,同时签署每年购买180万吨LNG的20 年合同。
- 2013年,中海油以180亿美元收购尼克森(Nexen),该卡加立公司在加拿大的西部拥有巨大的油砂与页岩气储量,其中一部分指定将由Aurora LNG出口项目向国外出口。
- 2013年,中海油以19.3亿美元从英国天然气集团收购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省柯蒂斯(Queensland Curtis)LNG项目的附加权益,以及在另外合同下在20年期间采购每年500万吨的附加LNG。
- 2013年,中石油以42亿美元从埃尼收购莫桑比克区域4的20%开采权益(该区域未来可能成为东非第一LNG出口项目的其中来源)。
- 2013年,中石油收购OAO Gazprom – Novatek 200亿美元亚马尔(Yamal)LNG项目的20%权益,从该项目将接收长期供应。
此外,在中国逐渐增加的LNG进口终端数量已形成了一个明显的趋势。目前,中国拥有数几个进行建设,或拟建的LNG终端项目,这些项目一旦竣工后预期将大幅度地扩大中国LNG接收与再气化总容量。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中国进口再气化容量将在2016年增加200亿平方米,将目前的再气化容量增加约50%。
(2) 管道进口量
当今,中国从中亚与缅甸的管道接收天然气供应。始发于土库曼斯坦,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目前一共有三条线,即拥有300亿平方米总容量的A和B线,以及今年已式运投产而且预期在2015年将有250亿平方米容量的C线。至于中缅管道,其有每年120亿平方米的总容量。如果没有考虑到未达全容量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中国国际管道容量目前至少为420亿平方米。在管道天然气方面,中国在2013年的最大供应国绝对为土库曼斯坦,其天然气供应来至Bagtyyarlyk气田。以下所显示的是2013年从各国进口管道天然气的详情。
Please click here to view the chart.
鉴于中国目前与未来管道天然气供应国拥有极为丰富的潜在天然气储量(例如土库曼斯坦与俄罗斯),附加管道天然气供应有可观的潜能。最引人注目的是,中石油刚在今年五月份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的4000亿美元合同,后者将从2018年起的30年期间每年供应380亿方平米的天然气。 除了中俄天然气合同以外,其他迹象也显示中国将大幅度地扩大管道进口:
- 中石油在Galkynysh气田的新投资,以及中石油与TurkmenGas签署的每年250亿平方米天然气的供应合同。截至2020年,这将进口量提升至每年650亿平方米,附加量将来自Galkynysh气田。
- 中国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以及从中亚和新疆运输天然气至西北需求中心的西气东输管道扩大的计划。到2015 年,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扩大将其容量提升到至少每年550亿平方米。至于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线(目前两条),这将扩大至拟定2015年运营的第三管道,而目前已经有提议建设第四与五的管道线。
- 虽然去年从缅甸的天然气进口量仅为20亿平方米,中国从缅甸的天然气进口量预期将达到至少每年100亿平方米,该数量仍在中缅管道每年120亿平方米吞吐容量的范围内。
- 乌兹别克斯坦向中国出口的天然气也将预期增加,根据由中石油与Uzbekneftegaz签署的框架合同,乌兹别克斯坦据称在未来几年将中国出口的天然气量提升至每年100亿平方米。
价格——管道天然气与LNG
(1) LNG 价格
在2013年,中国LNG进口的均价据称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3.8美元。最便宜LNG船货的均价为每百万英热单位3至4美元的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LNG船货。相比之下,从卡塔尔(中国2013年最大LNG供应国)的船货均价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7.32美元。在这方面,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LNG可能在较早期与便宜的长期收购合同下被供应(如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和印度尼西亚Tangguh项目),这就是价格分歧的其中理由[7]。
Please click here to view the chart.
(2) 管道天然气价格
在2013年,中国接收均价每百万英热单位9.78美元的管道天然气进口量。除了哈萨克斯坦(该国提供了中国管道总供应的百分之一以下)以外,与LNG进口价相比之下,中国管道进口量的均价位于更窄的范围内(乌兹别克斯天然气为每百万英热单位8.63美元、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为每百万英热单位9.94美元以及哈萨克斯坦天然气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1.68美元)。下图列出中国在2013年的管道天然气进口量价格的详情:
Please click here to view the chart.
从上图表可见,根据2013年的均价,管道进口比LNG进口具有每英热单位4美元的价格优势。在这方面,中俄天然气合同的商定价据称约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0美元,此价仍比中国2013年LNG进口均价便宜。除了发展LNG项目所需的庞大资本投资,LNG相当高价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北亚LNG买家所付的“亚洲溢价”。由于缺乏替代能源的来源,日、韩、台市场一直被视为较愿意为LNG船货付更高的价格。因为中国进口商在同样市场争取LNG供应,它们所的LNG价大致上是相同的。
在评估管道天然气与LNG进口的整体价格差异,其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将管道天然气由边疆地区(中国西北)运输至东北地区主要天然气消费城市的费用。以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进口量为例,若我们假设该天然气的管道运输费用为每百万英热单位3-4美元[8],以及在中国LNG终端的LNG再气化费用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美元, 那土库曼斯坦管道天然气与LNG的最终价格差异可能缩小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2美元[9]。 关于这方面,对于中俄合同下所供应的天然气,整体运输费很有可能比从土库曼斯坦供应的天然气便宜,这是因为该天然气将于中国北边交付,较接近中国东北。但该费用仍影响最终的交付价[10]。虽然管道天然气的交付价仍在目前价格比LNG进口还便宜,但在评估LNG与管道天然气进口的价格差异时,运输费的影响仍为一个应当考虑在内的因素。
天然气进口的需求
在近期内,尤其鉴于增长的天然气需求,中国天然气进口很可能继续上升。根据国家发改委,天然气市场在2020年将达到4000亿平方米的规模,超过目前消费的两倍。由于以下所讨论的各种原因,国内生产很难满足未来所需的数量。在以下,本文将对影响进口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讨论。
(1) 政策与环保考量
基于中国经济关键环节受到中央政策指示的影响以及国企在能源行业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政府能源计划对未来能源进口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在中国十二五计划,其中一个主要社会经济目标是大量减少环境污染,即二氧化硫排放减少8%,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10%。这些目标出自于今年越来越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达到减排目标,政府计划大幅度提升天然气(即最清洁燃烧的化石燃料)与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11]预计天然气消费到2015年平均每年提升两200亿立方米。
与降污减排的政策相似,提升天然气发电量以及降低发电对煤炭的依赖也已形成一个趋势。 根据能源局的近期宣布,政府将禁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建设新自备燃煤电厂,而且除了热电厂以外,在这些地区里停止审批新建的燃煤电厂[12]。此外,还有计划在2015年将天然气发电量提升至56,000 百万瓦,此等于2010年天然气发电量增加53%[13]。鉴于目前在中国的天然气发电为43,090百万瓦[14],明年有望达到拟定的目标。虽然煤炭在可预期的未来仍为发电的主要燃料,但是提升天然气发电量的趋势将会为天然气进口与消费水平提供重要的动力。
(2) 价格
天然气价格问题也是影响最终用户消费与进口需求的之中重要因素:
- 特别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天然气进口价(在2013年LNG均价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3.8美元,管道天然气均价为每百万英热单位9.78美元)很可能影响需求的程度,一旦考虑到煤炭的较低价格尤其如此。广东的存量气与增量气[15]的发电价各自为每千瓦小时0.97人民币和1.17人民币,而煤炭的相对价格仅为每千瓦时0.3人民币[16]。即使煤炭发电有较高的环保成本,天然气发电仍然每千瓦小时0.2人民币至0.3人民币昂贵[17]。鉴于天然气与煤炭的费用差异,天然气进口的较高价格尤其在长期内可能限制未来的管道与LNG进口量。
- 另外要考虑的一项关键因素为中国市场的国内天然气价格。政府管制天然气的批发价格,这导致天然气进口公司在较底的国内价(尤其是居民用气价)下销售进口的天然气而承受损失。在宣布2013年财务业绩时,中石油公布由于以较低的国内价销售进口的天然气,前年损失了490亿人民币(折合79亿美元[18])。在这方面,不同类别的天然气用户所付的价格拥有可观的差异,居民用户付的价格为最低 ——例如,根据最终用户天然气价的2011年数据,北京工业与公共服务行业用户比居民用户多付了约每百万英热量单位3.50 美元,而运输行业用户付了多每百万英热量单位11美金[19]。该差异意味着为了维持更低的居民天然气价,用户之间拥有相当大的交叉补贴。
- 近期以来,中国政府为了提升天然气价而采取一些重要的举措。在2013年8月,发改委公布了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价格调整,将消费分为两种类别 ——一个就是2012年实际使用气量(即存量气),另外一个就是超出存量气的部分(即增量气)。在调整计划之下,增量气与替代能源价挂钩(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的权重分别为60%和40%),而存量气价调整到不高于每千平方米400人民币。除了居民用户以外(该用户群不受到价格调整的影响),价格调整导致用户所付的价格平均上升15%。最近一年,国家发改委再次将非居民用户的存量气价格调整每千平方米400人民币。虽然需要更多调整才能说天然气价格完全开放(居民用户特别如此),但这些价格调整有利于国内天然气走向市场化的定价方式。
- 除了国内市场的天然气批发价以外,天然气发电的价格也是影响天然气进口量另外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电价受到政府的管制。由于天然气发电比煤炭的较高成本(如上所述),若没有相当可观的政府补贴,该管制不允许中国公司从天然气发电中赚取商业利润。例如,广东天然气发电的平均成本据称为每千瓦时0.81人民币,比规定每千瓦时0.74人民币的上网电价还要高[20]。基于准确反映发电实际成本的需要,发改委在前年10月宣布将调整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海南、河南、湖北以及宁夏的天然气发电上网价。与国内天然气销售价的调整相同,电价还需要更广阔与彻底的调整,以使电价较全面地反映天然气发电的实际成本。
- 尽管上述的价格问题,中国政府采用更清洁与环保能源来源的希望是天然气需求的重要驱动力。中国自给自足的情况在短期内也难以实现(由于以下理由),因此天然气需求至少在短期内并不完全具有价格敏感性,而且天然气在这方面不容易被煤炭替换–虽然煤炭是一个较便宜的能源来源,但煤炭也是中国污染之中的主要原因(例如由于用为发电)。另外,即使天然气价不太可能跌得比国内煤炭价低,但是也不应该排除天然气价在未来的走软 ——例如,基于LNG供应(如从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东非)在2020年左右在市场里出现增长、天然气来源的多元化(如从西西伯利亚的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以及可能实现的亚洲枢纽定价制度[21]。而且,中国政府据称在考虑征收炭排放税,这将缩小天然气与煤炭的价格差别。整体而言,解决价格的相关问题固然将对中国天然气市场的长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这此问题不会大量地降低中国在近期内对天然气进口的需求。实际上,中国未来天然气进口的预测一般认为总量将提升。
(3) 经济增长、城市化以及交通
虽然中国经济已出现增长减速的现象,但是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据相当小部分,明显低于世界天然气消费平均水平的23.8%[22]。因此,随着中国发展成为较发达的经济,天然气市场以及天然气进口量有相当可观的增长空间。经济发展对于中国天然气消费与进口有一定积极的影响:首先,发达经济拥有更大的经济能力负担起天然气消费的额外成本。其次,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用于居民与商业用途(与工业用途相比)的电力消费通常较多,而对于能为源需求波动而调节电力的调峰设施有更大的需要。由于调峰设施一般采用天然气为燃料来源,这意味着更大的天然气需求。第三,伴随着经济增长,城市化规模在未来几年预期将增长。一般而言,城市人口预计能更容易地接触到天然气管道的分配网络,以及更拥有经济能力负担天然气发电的较高费用。除了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化因素以外,随着天然气与LNG加气站和配送网络的推广,中国预计将有世界最多的天然气车辆,这也很可能提升天然气的需求。
(4) 替代能源来源
中国有广阔的替代能源来源,包括核力与再生能源来源比如风力与水电。例如,国际能源署(IEA)估计中国在全球内拥有最大的水电潜能。在一定程度上,再生能源来源可能与天然气消费产生竞争。但是,也必须了解再生能源的限制以及其对天然气的潜在互补关系[23]。在发电方面,再生能源来源一般比化石燃料的稳定性差(如中国水电量通常从冬天至夏雨季节下降),为了避免纯粹依赖再生能源产生的中断事故,天然气发电站经常被用于调峰电力设施。因此,依赖再生能源可能促进而不是减少天然气消费。
至于核电,中国政府(从十二五规划可见)还预计其在国家未来能源结构里拥有重要的角色。然而,鉴于中国大多的核电电厂已经建设或拟建在高密度人口中心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及福岛事件所产生的安全顾虑,政府将需要权衡核电的优势与发展核电设施的安全考虑。虽然如此,中国能源需求的规模意味着一个或多个能源来源如核电或再生能源,如果要完全替代天然气需求是极为困难的,一旦考虑到政府对中国能源供应来源多元化的计划(如十二五规划)就尤其如此。
(5) 国内生产
中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特别是非常规天然气储量的页岩气。中国希望能够效仿美国的页岩气发展,减轻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具有1,115万亿平方米的技术性可采用储量,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页岩气量,超过美国储量的双倍。鉴于潜在而庞大的国内天然气供应来源,中国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计划提升非常规天然气的产量,在2015年达到65亿平方米的页岩天然气生产。到了2020年,《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计划页岩气产量将更大幅度地提升至600到1000亿平方米。
考虑到中石化集团在涪陵地点(重庆)计划2015年每年生产50亿平方米的页岩气,中国可能达到2015年的页岩气目标。但是,中国达到原本2015年页岩生产目标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国家能源局局长据称说中国现在的目标只是在2020年生产300亿平方米的页岩气[24]。在这方面,提升中国的页岩气产量面对几个挑战。首先,与美国相比,中国的页岩气储量一般在更深层以及有更多山的位置。其次,连接页岩气田(此靠近西部)与华东城市需求中心的管道设施还是有限的。第三,水力压裂法需要相当多的用水量,但是具有页岩气储量的地区(例如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面对水源短缺的问题。第四,尽管中国公司在国外积极引进页岩气技术(如北美),但是这些公司仍缺乏适当的水力压裂技术与经验,而且为本地情况协调水力压裂技术也有一定的难度。第五,采矿权、市场定价以及大型国有石油公司的垄断性地位比如运输管道网络均需要结构性的调整。
由于国内天然气需求的预测增长,就算页岩气的产量大幅度提升,行业观察家与中国政府均不预计国内生产在近期间可以满足需求。例如,虽然《天然气发展 “十二五” 规划》将国内生产在2015年提升至1760亿平方米(包括1385亿平方米的常规天然气生产)定为目标,但也预计天然气进口量将在同期内翻一番。
(6) 天然气设施
对于天然气市场的发展,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支撑天然气接收、储存以及分配的必要设施。虽然设施发展出于消费需求,但反之亦然,设施发展为潜在用户扩大可用性(例如通过更广阔分散的管道网络),这将对天然气消费有积极的影响。可是,中国主要管道与分配管道系统的覆盖面目前不足。2012年底,中国天然气管道网络仅为美国管道网络的十分之一,然而天然气消费当时已经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此外,还有发展天然气电站以及存储容量的挑战,鉴于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季节性后者尤为重要[25]。另外,管制管道系统的相关规则以及所有权的利益也必须得到调整,尤其关于大型中国油气公司对管道网络的控制以及管道网络的开放与平等接入。
针对上述的设施问题,《天然气发展 “十二五” 规划》设法大幅度地扩大有关设施与容量,例如到2015年将国内管道网络扩建双倍以及扩建国家的天然气储存设施。在管制方面,国家能源局最近也公布了一项新试行办法[26],拥有剩余容量的管道运营者将必须向第三方提供接入网络的天然气运输权。在一个大多管道属于垂直整合国有公司所有的行业(75%的中国天然气管道属于中石油的所有),这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整体而言,为了应付预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天然气设施的扩大得到更多的关注,而设施发展将为天然气消费与进口提供更大的增长机会。
天然气进口增长的预测
(1) 进口总量的增加
大致上,行业的看法是中国未来天然气消费与进口量将大幅度增加。根据国家发改委的一项预计,天然气消费将在2020年达到4000亿平方米,对外依存度届时超过40%。这意味着2020年的天然气进口为1600亿平方米[27][28],国内天然气生产为2400亿平方米。以下的图表反映在某些年截至2020年(包括在内)天然气进口的增长潜能。
Please click here to view the graph.
固然,对中国未来天然气进口的各种预测在幅度上有显著的差距,这些预测取决于对中国天然气需求(如在较低极端,需求在2020年预期仅为3230 亿平方米[29])以及国内生产的预测。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计,2020年的较低与较高非常规气生产情况的净进口量差距可能约为700亿平方米[30]。但是,尽管在国际能源署的高非常规气生产情况下,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预计的进口总量比目前的水平高50%。因此,虽然要准确地预测未来进口的幅度颇为困难,但是天然气进口在未来几年的增长似乎毋庸置疑。
(2) 未来LNG与管道进口量
假设在202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为4000亿平方米,天然气进口总量达到1600亿平方米,管道天然气将极有可能构成天然气进口的相当一大部分。在管道天然气的高供应情况下,假设管道供应合同的天然气量完全实现,管道进口总量可能约为1200亿平方米[31],或等于2020年天然气进口总量的75%。在此情况下, 2020年LNG进口约为400亿平方米(即1600亿平方米的估计进口总量减去1200亿平方米的管道天然气供应量),或进口总量的25%。但是,由于2020年管道供应量可能没有完全实现(例如中俄合同的供应量),LNG船货很可能供应天然气需求的更大一部分。虽然如此,当考虑到2020年从土库曼斯坦供应的附加管道天然气以及中俄合同的天然气供应量时,管道天然气量估计将超过LNG船货进口量。
虽如以上的讨论,也不应该低估LNG对中国未来天然气消费与进口的重要性。假设LNG在2020年仅为中国进口量的30%(即略高于高管道供应的情况)以及进口总量达到1600亿平方米,这约为500亿平方米的LNG进口,也就是目前LNG进口水平的双倍。特别对接近LNG接收终端的沿海地区而言,LNG将继续是能源供应的重要部分。此外,随着LNG的短期与现货贸易的增长[32],LNG所提供的弹性与供应来源多的元化意味着中国未来天然气进口的可观部分将维持为LNG。LNG固然面对着封锁与海盗事件的风险,但跨国管道也不能免于同样的运输与供应中断风险,而且中国能源安全也将受益于管道与LNG来源的多元化。最近乌克兰危机以及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依赖,极可能再度提醒中国(一个未来俄罗斯天然气进口国)供应多元化在任何国家能源计划中的重要性。
就未来LNG与管道天然气进口的相对平衡而言,一个潜在而能改变情形的元素是亚洲LNG价格在较长期内的下跌。在近十年内,一些人认为澳大利亚项目的投产和美国LNG的供应(以及加拿大与西非的LNG出口)可能大幅度地提升全球的LNG供应。在需求方面,福岛核力事件发生后所关闭的日本核电站的启用也预期将降低世界最大LNG进口国的需求。另外,中国成为最大LNG消费者之一以及其管道天然气与LNG之间调换的能力也可能加快北亚LNG价格的走软。一个预测是LNG在长期内可能跌落至约为每百万英热单位10-12美元[33]——除非管道天然气价也同时降低,那时LNG可能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尤其一旦考虑到管道天然气的运输费[34]。对沿海地区而言,这尤其如此。此外,如果亚洲LNG价格(此一直与油价挂钩,例如JCC)最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LNG专用的指数(如普氏能源资讯所发表的日韩指标[35]),LNG采购将可能提供一个宝贵机会对冲管道天然气合同与油价挂钩的价格。
结语
作为全球的最大天然气进口与消费国之一,中国天然气需求与进口的发展对于供应方、消费者以及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其他参与者将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天然气消费与进口将拥有重大的意义,不仅对于为天然气项目以及采购提供成本的方面,也在对于天然气定价结构的潜在影响 ——例如有人认为中俄合同的价格将设定LNG价格的底线[36]。虽然如此,中国天然气市场的长期发展将面对一些严峻的挑战,尤其天然气进口价与一些用户(特别居民用户)国内销售价的差距。在评估中国未来天然气进口时,也需要认识到页岩气以及其它非常规气储量的显著潜能。尽管如此,考虑到政府宣称提升天然气用量的计划、预期的能源需求以及开发非常规气储量的挑战,中国管道天然气与LNG进口在未来几年仍有相当良好的发展前景。